圖為田國棟做演示:將煙溶進水中後,水漸變顏色。 劉力 攝
圖為田國棟的專利證書。 劉力 攝
  中新網重慶9月9日電 (劉力 蔣青琳) “其實,獲得國家專利是小事,主要是我找到瞭解決廢棄排放最簡便而又實用有效的辦法。”今年50歲的田國棟,耗時3年發明“廢氣進化器”,欲推廣專利技術,為治理霧霾做貢獻。
  9日,中新網記者抵達重慶酉陽縣龍潭鎮梅樹村,面對面聆聽農民田國棟講訴他的發明歷程。
  發明天賦初現 自製廢氣回收裝置
  田國棟,原本是梅樹村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,為了培養子女、維持生計,1990年,他與妻子到廣州打工,從事汽車維修、不鏽鋼製作等工作。
  2010年底,田國棟在有著“廢舊城”之稱的廣州省汕頭市貴嶼鎮創業,投資十餘萬元,做起焚燒廢舊電路板回收電子元件和貴金屬生意。生意開張一個多月,田國棟的作坊便因焚燒廢舊電路板產生大量有污染的濃煙,被當地居民舉報,致創業失敗,損失近十萬元。
  儘管如此,田國棟仍冷靜思考,從中發現關於廢氣處理的問題。經瞭解,專業的廢氣處理是採用的布袋式脫硫、脫硝法,以及德國、日本等國家在汽車上使用的尾氣凈化裝置,但技術含量高、投入成本大,後續維護成本高。
  “有沒有一種簡便可行又投入較小的方法呢?”田國棟告訴記者,從那時起,自己便四處打聽,後在民間瞭解到一種“燒炭式法”,採用廢煙引入水裡循環流動,來吸附一部分廢氣。
  受此啟發,田國棟便根據此原理,動手製作了一臺廢氣回收裝置:一個圓柱形封閉式不鏽鋼桶,內部上方安裝霧化噴淋系統,通過管道將廢氣引入鋼桶,廢氣與水汽融合,將廢氣轉換成廢水。
  “處理廢水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,而且成本更低。”將廢氣回收裝置在自家作坊試驗後,“濃濃的黑煙進去,只有少量白煙出來,處理率起碼在80%以上,效果很不錯。”田國棟說。
  實現“零排放” 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
  廢氣回收裝置製作出來後,田國棟不幸生了一場大病,療養期間,他無意間關註起有關霧霾的新聞,而霧霾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工業廢氣、汽車尾氣排放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顆粒物等污染物排放到空氣中後,在特定的氣象條件下與水蒸氣結合形成嚴重威脅人體健康的“霾”。
  由此,田國棟聯想到自己的廢氣凈化裝置,“當時就認為只要將裝置改進一下,實現‘零排放’,就能從源頭上解決霧霾形成的污染源了。”說易作難。田國棟告訴記者,當自己動手改進廢氣凈化裝置時,才發現處理率再提升百分之10%以上是件難事,而且廢氣當中有些污染物並不溶於水。
  為解決這一難題,田國棟反覆實驗,加壓、擴大凈化裝置、增加噴霧裝置等均達不到預期效果。兩年時間里,田國棟將大多數時間和精力均投入到研究和改良凈化器上,家庭重擔全落在妻子石桂珍一人身上。
  “不但不掙錢,還要找我要錢。”石桂珍說,她一個月3000元的工資,既要維持一家人生活,供兒子念大學,還要支持丈夫搞發明。
  “我深知妻子的不容易,所以更不能放棄自己已經專註多年的發明。”田國棟說,一直的堅持是有回報的,之後那一年,通過在原有凈化器內增加混合、過濾設備,終於達到期望的處理效果,成功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。
  欲推廣進化器 為治理霧霾做貢獻
  據田國棟介紹,他的廢氣凈化器實現“零排放”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:廢氣經過物理手段,使之溶於水或者形成懸濁液,形成“廢水”,再使用物理或化學方法,將“廢水”處理成能循環使用的“清水”,最後排除固體廢物並將“清水”再次使用。
  “我認為這個技術能從根本上解決霧霾問題。”田國棟說,目前自己能做的就是先將專利用於生產,產生效益,再進一步推廣。貴嶼鎮是國內出名的“電子垃圾第一城”,廢氣污染問題十分嚴重,明天自己就會去貴嶼鎮簽合同、安裝設備。
  “現在從事的是一項環保事業,我希望通過推廣技術,利人利己,為治理霧霾做貢獻。”田國棟坦言,道路再艱難也會一直堅持,正如發明這項技術一樣。
(原標題:50歲農民耗時3年發明“廢氣進化器” 獲國家專利)
(編輯:SN146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lpqctrz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